第一福音书马太信息系列十四-----胜过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天国的义
讲题:第一福音书马太信息系列十四—–胜过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天国的义
毛志斌 Abraham Mao
经文:
“17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18我实在告诉你们: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19所以,无论何人废掉这诫命中最小的一条,又教训人这样做,他在天国要称为最小的;但无论何人遵行这诫命,又教训人遵行,他在天国要称为大的。20我告诉你们: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太5;17-20)
前言:蜀道难到天路难
亲爱的弟兄姐妹们,主内平安!我们继续马太福音信息系列第十四次讲道,今天,我们来到马太福音五章17-20节,这段经文是耶稣在山上宝训中的关键部分。它像一座桥梁,连接旧约的律法与新约的福音。耶稣在这里宣告,祂不是来破坏神的律法,而是来成全它。这让我们思考一个永恒的主题:胜过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天国的义。
在我们的信仰生活中,常常面临两个极端:一方是严苛的律法主义,像法利赛人那样,只注重外在行为的遵守,却忽略了内心的恩典;另一方是朋霍费尔所指出的廉价的恩典,只强调福音的宽恕和上帝的爱,却轻视律法的圣洁和上帝的公义,实际是放纵私欲的反律法主义。今天,我们要从耶稣的话语中学习,如何在律法与福音之间找到平衡,从而活出天国的义——一种超越人间标准的义。当我28年前慕道时除了圣经以外,阅读的第一本属灵书籍是《荒漠甘泉》,对如饥似渴的破碎生命来说,那真象是浇灌安慰灵魂的甘泉,而我受洗后,得到并阅读的第一本属灵书籍就是《天路历程》,这本书一下又向我这初初得享耶稣基督里平安的,信心不稳固的灵魂指出一条充满艰难、危险和考验的天国生命道路。让我这个四川人想起李白所写的诗《蜀道难》: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当我以信心走过了更长的天路,经历信仰生命的高山低谷后,更感概跟随基督耶稣作门徒所走的十字架道路,就像李白《蜀道难》所描绘的崇山峻岭中开凿的古蜀栈道,脚下的路是起伏蜿蜒,但却是用生命铺就,遵行律法,就如行走在这栈道上,虽然旁边是悬崖峭壁,但栈道的护栏就象基督十字架的救恩护佑保守。
17-20节是一段有争议的经文,概述了耶稣对旧约,特别对旧约律法条例的态度。这段话是为详细介绍第21-48 节以及其他许多地方耶稣就旧约律法进行道德伦理教育作引言的。争议的中心是:这段话是肯定旧约律法中的每一条一款都永远有效呢,还是只笼统地表达神授予旧约圣经的权威性,但并不具体说明在以耶稣降临为新的开始的形势下应如何应用旧约圣经?
一、 耶稣成全律法:律法的永恒价值(5:17-18)
“17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18我实在告诉你们: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
耶稣首先澄清一个误解:“你们不要以为我来是要废掉律法和先知。”在耶稣的时代,许多人误以为弥赛亚会推翻旧的传统。耶稣对某些事情,如守安息日(可2:23-28)和关于污秽的条例(可7:1-8)所持的突破传统的态度,引起了那些墨守法规的犹太人(文士和法利赛人)的反感,于是他们谴责祂企图废掉律法和先知。而前面讲道中我们说过,当时另一些犹太人(奋锐党人)则希望祂成为宗教和政治革命的领袖,这些人主张使用暴力的手段争取宗教和民族的自由。
“23耶稣当安息日从麦地经过。他门徒行路的时候,掐了麦穗。24法利赛人对耶稣说:“看哪,他们在安息日为什么做不可做的事呢?”25耶稣对他们说:“经上记着大卫和跟从他的人缺乏、饥饿之时所做的事,你们没有念过吗?26他当亚比亚他作大祭司的时候,怎么进了 神的殿,吃了陈设饼,又给跟从他的人吃;这饼除了祭司以外,人都不可吃。”27又对他们说:“安息日是为人设立的,人不是为安息日设立的。28所以,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可2:23-28)
“1有法利赛人和几个文士从耶路撒冷来,到耶稣那里聚集。2他们曾看见祂的门徒中有人用俗手,就是没有洗的手吃饭。3(原来法利赛人和犹太人都拘守古人的遗传,若不仔细洗手就不吃饭;4从市上来,若不洗浴也不吃饭,还有好些别的规矩,他们历代拘守,就是洗杯、罐、铜器等物。)5法利赛人和文士问祂说:“你的门徒为什么不照古人的遗传,用俗手吃饭呢?”6耶稣说:“以赛亚指着你们假冒为善之人所说的预言是不错的。如经上说:‘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却远离我。7他们将人的吩咐当做道理教导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8你们是离弃 神的诫命,拘守人的遗传。”(可7:1-8)
耶稣并不反对律法((Torah)和先知(Navim),这两样,连同智慧文学(Ketuvim),构成了旧约(Tanakh)的三大部分。祂完全肯定律法和先知是神的启示,而且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但祂完全反对文士和法利赛人构建出来的“律法的围栏”。这“围栏”是一个庞大的立法架构,而它产生一种外在的形式主义。人把它背诵下来,然后经口述传递下去。这种做法在文字并不普及的古代中东地区是常见的,到现在,我们还可以看见这些条文是多么广传,多么压制人。
耶稣反对的正是这些在圣经之上添加的许多繁琐的口述律法和对律法的错误解释。到公元三世纪,其中一些条文被正式记录在米示大(希伯来语:משנה;英语:Mishnah 或 Mishna,又译为密西拿或米示拿或密释纳,犹太教经典之一,是将犹太教口传妥拉(Oral Torah)律法书面化后集结而成。它约在公元200年,由拉比犹大·哈-纳西完成编辑)。整本米示大共长800页(英文版),跟着出现各种各类阐释米示大的书籍,这些书籍被称为他勒目(Talmud),又译为《塔木德》。耶路撒冷的他勒目印刷出来共有十二册之多,而巴比伦他勒目共有六十册!书中解释条文的琐碎程度,实在很累人。任何一个正常的以色列人都会因为看到这些繁琐的规矩而吓住。律法中一些大原则,比如守安息日的诫命,就有千万条规则和规定。举个例子,米示大中的安息日3-6,我们会看到这样的规定:在安息日,可以把一盏新灯由一处移动到另一处,但旧灯就不可以;熟的食物可以用衣服、羽毛或干的麻布掩盖,但不可以用湿的草药或禾草来覆盖—因为这些东西会在安息日引发新的热气(因此会“做工”);一头披着鞍布的驴可以在安息日出去(但鞍布必须是在安息日前系上的),但驴却不可以带着铃铛(就算那铃不会作响也不行),因为这对那头驴来说是做工……诸如此类的条文多到不可胜数。这些条文都是为了保存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难怪耶稣会说“若你们的义不胜过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
“废掉”(动词,英文destroy或abolish,希腊文katalyō)原指拆毁房屋或帐篷,在此指除去律法的要求。但耶稣说:“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成全”(动词,英文fulfill,希腊文plēroō)原文意思是充满直到满溢。律法和先知是犹太人惯常对旧约全书的称呼(太7:12,徒24:14,罗3:21)。
马太常用plērōsai来表示应验旧约所应许的,先知们写出了他们期待发生之事,而这些事都“应验”了。这句话意味着耶稣将祂的教训和祂在救赎历史中的地位和旧约圣经连接起来,祂来不是来废除神的律法,而是来实现它的完全意义。整部旧约全书,即律法和先知所预言的正是耶稣现在所应验的,耶稣是旧约盼望的成就,祂的教训一定超越旧约的启示,不但不废掉它,反而是它预期的顶峰。
律法是神圣的镜子,它照出我们的罪与亏欠。旧约的律法和先知预言了耶稣的到来——从摩西的十诫到以赛亚的预言,都指向那位完美的救主。耶稣通过祂的生、死与复活,成全了律法的每一个细节。祂遵守了律法的要求(如受洗、守安息日),并在十字架上承担了律法的咒诅(加拉太书3:13)。
“基督既为我们受了咒诅(“受”原文作“成”),就赎出我们脱离律法的咒诅,因为经上记着:“凡挂在木头上都是被咒诅的。””(加3:13)
第18节强调:“我实在告诉你们: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
我实在(希腊语 Amēn)告诉你们是耶稣特有的说法,没有任何其他教师这样用过,在犹太教中,这个字表示对别人的话的赞同,或加以强调,耶稣用这个字加强祂所说话语的意思和力量,表示祂要所要作的宣告是严肃的,权威的,带着至高无上的权力。耶稣把自己放在与神一样的位置上,若这话是出自任何被造物之口,是完全不适合和可恶的。“到天地都废去”指律法的永恒性。律法至终末天地都真真正正地废去,新天新地来临时,仍然适用。“点”(希腊文iōta,希伯来文yôd)yôd是希伯来文中最小一个字母,“画”(希腊文keraia,希伯来文waw)直译是“尖儿”,转译也是“小点儿”,可能是waw这个希伯来字母。在神学院学希伯来文才知道,希伯来文一个“点”yôd的改变,就会带来整个字词或意思的不同。。犹太拉比们曾详细讨论律法中一个字母的最小改动可能带来的危害。律法在都成全之前作任何改动都是不可想象的。路加福音的平行经文说:“16律法和先知到约翰为止,从此 神国的福音传开了,人人努力要进去。17天地废去较比律法的一点一画落空还容易。”(路16:16-17)
耶稣要表达的是,自己对旧约的“成全”:律法在达到其预期的顶峰之前始终生效,而现在正在耶稣的传道和教训人的工作中起着作用。但这一节的意思,不像有人解释的那样,说耶稣降临以后,旧约律法的逐条逐款仍具有束缚力;律法是不能更改,但不等于说运用律法时不能超越其原定的目标。
耶稣成全了律法和先知,因为它们都指向祂,祂就是它们的应验。对比不是在于“废掉”与“遵行”之间,而是在于“废掉”与“成全”之间。正如耶稣藉着祂的位格与工作应验了旧约圣经的预言,祂也照样藉着祂的教导应验了旧约圣经的律法。
这告诉我们,律法不是过时的规则,而是神永恒的旨意。它不会因时代变迁而失效。亲爱的朋友,如果你认为信耶稣后就可以随意生活,那是大错特错!律法提醒我们,神是圣洁的,我们需要祂的标准来指引生活。但律法本身不能救我们。它只能诊断问题,却不能提供医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福音的平衡——耶稣的恩典不是废除律法,而是通过祂的牺牲,使我们能在律法中得自由。
二、耶稣践行并教导律法真义:天国中的地位(5:19)
耶稣接着说:“19凡废掉这诫命中最小的一条,又教训人这样做的,他在天国要称为最小的;凡遵守这诫命,又教训人遵守的,他在天国要称为大的。”
这里给出了警告,当主说,无论何人“违反”这诫命……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自己的罪也包括进去。lyō这个希腊字英文译成“违反”(break),中文和合本译作“废掉”更准确,希腊文这个字的意思是
“松开”,这就是施洗约翰所说“我给祂解鞋带都不配”里的那个“解”字。它的意思就是把某样东西拆散掉。这不是说你违反了律法,我们一直都在违反,这是说把律法拿来改变得面目全非,他这里说是使神的律法解体。今天,离婚、偷窃、欺骗、无视安息日、不作十一奉献在教会里已经变成可以接受的行为,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所谓“与律法时代相反的恩典时代”。教会里一些人说“我真高兴我生活在新约时代,不是旧约时代,爱做什么就做什么。” 我们认识到自己在这些事上跌倒是一回事,说我们是生活在一个不同的时代,这些事都没关系,神对我们睁只眼闭只眼,可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今天在欧美泛滥的以进步、自由、平等为号召的性别觉醒主义其实质就是要彻底废掉塑造西方文明的道德律法。而这种反律法主义潮流在许多教会里以极端地爱和恩典为名(不要律法,只要恩典之极端恩典福音)从暗流涌动到公开宣扬,美国的一些教会有所谓同性恋无罪化的同性恋神学流行,许多过去的所谓保守宗派(如圣公会)等现在以爱和包容为名公开支持同性恋、同性婚姻、允许同性恋作牧师。这些当代反律法主义说因为你生活在新约里,神是不会追究你的,祂爱你。这是新约,你愿意就可以。你想离婚,你觉得那是应该做的事吗?这是灵意在告诉你,扔掉那刻在石板上的字吧,随你的感觉走就行了。只要你说那是圣灵告诉你的,大家就会尊重你的决定。
有的时候很多的基督徒,他做一个决定,他要问很多的意见,先问牧师:你觉得怎么样?牧师说,这样。他说:哦,这样哦。他又会去问其他牧师、长老,他们都是说:这样。他问了很多,他都不会满意,因为他们都没有说出他想要的。把执事也问完了,最后问到王弟兄,王弟兄说:可以。他终于寻求到神的旨意了——王弟兄说可以了!很多时候,这就是我看到基督徒寻求上帝旨意的方法——他一直要寻求到他的意见被认可的时候为止。当代的基督徒在很多的时候,将寻求神的旨意作为不愿意遵循神的旨意的借口。他还在寻思,我还要寻求。你寻求什么呀,你就该做了。神的旨意如此清楚,神的诫命如此清楚,只是你不愿意,神的旨意是A,你说我不断地寻求,你就是想寻求到B出现为止。是不是?
当耶稣说在天国里大的或小的,从这里的上、下文看,祂指的是神的国在地上的可见教会。地上可见的教会是祂儿女聚集的地方,是歌颂赞美祂的一方,是宣告祂得胜的地方,是施行祂的圣礼、宣讲祂的律法与福音的地方,也就是祂的国度。我们聚集在这里的时候,这就是神的国度。我们在这里所参与的是争战的教会,同时我们也加入天上得胜教会向宝座上羔羊的敬拜。所以说,天国里大的、小的是指可见教会说的。当然传道人解开神律法的鞋带的时候,他就使神的国失去了能力,当我作为牧师,当教会的长老们代表教会置耶稣的话于不顾,松开、废掉神的律法,我们就给教会带来软弱,使教会变得无力、渺小。照此下去,总有一天会到一个地步,教会不再是神的国度了。
这里,耶稣强调了行动与教导的重要性。但请注意,天国不是靠行为得救的俱乐部,而是恩典的国度。但在其中,我们的地位与奖赏取决于我们对律法的态度。废掉诫命——即使是最小的——会带来严重后果。这不是说我们会失去救恩,而是我们的生命会缺少天国的丰盛。相反,遵守并教训人遵守的,将被神称为“大的”。
这让我们反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对待神的命令?是忽视“小事”,如诚实、饶恕,还是全心遵守?律法主义者像法利赛人,只守外在形式,却忽略爱心。耶稣斥责律法主义者说 “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将薄荷、茴香、芹菜献上十分之一,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义、怜悯、信实,反倒不行了。这更重的是你们当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太23:23)
但福音的平衡是:我们因信称义,却因爱行义。耶稣的十字架释放我们从律法的咒诅中得自由,使我们能喜乐地遵守律法(罗马书8:2-4)。
“2因为赐生命圣灵的律在基督耶稣里释放了我,使我脱离罪和死的律了。3律法既因肉体软弱,有所不能行的, 神就差遣自己的儿子成为罪身的形状,作了赎罪祭,在肉体中定了罪案,4使律法的义成就在我们这不随从肉体,只随从圣灵的人身上。”(罗8:2-4)弟兄姐妹们,让我们成为教训人遵守的榜样。在家庭、工作、教会中,活出律法的精神——不是靠自己的力量,而是靠圣灵的帮助。这就是天国的义:不是自义,而是基督的义在我们里面彰显。
三、胜过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超越的天国恩典之义(5:20)
接下来,耶稣的宣告达到高潮:“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
法利赛人是当时的“义人典范”,他们严格遵守律法,甚至添加了许多人为规则。但耶稣说,这样的义不够!
这是什么意思?这是否表示,基督徒要象犹太人那样持守关于什么可以吃、什么不可以吃的律法;那些关于献祭的律法?基督徒曾经挣扎于要回应这些挑战。托马斯*阿奎那提出,我们必须分开旧约中的道德、司法和礼仪律法。他指出基督徒只需要遵行道德律法(即十诫),就是那些藉着我们在神圣律法中的参与而需要所有人类负责的律法。阿奎那说,基督透过祂的生命和死亡,成全了司法上和礼仪上的律法,所以基督徒不再需要遵循这两方面的律法。实际上,阿奎那甚至觉得,基督徒若遵守礼仪上的律法,他们就是在拜偶像了。阿奎那就律法在基督徒生命中的重要地位所作的重要说明,影响了后世的宗教改革神学家,马丁路德、加尔文等。对于阿奎那提出来的解决方法,问题在于耶稣并没有将道德、司法和礼仪的律法区分开来。尤其是祂说过律法的一点一画都不能废去,它们都要成全。而且,耶稣直接地说,祂的门徒要尊守律法,并且他们的义要高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胜过(excess)一词提醒我们,基督徒必须不断面对要怎样遵行律法的挑战。
耶稣批评文士和法利赛人假冒伪善(太15:1-9),因为他们只执着小节,忽视律法更重要的要求(太23:23),因为法利赛人和文士又贪婪自大(太23:25-26)。这些批评都是从以色列对律法的理解出发的。
“1那时,有法利赛人和文士从耶路撒冷来见耶稣,说:2“你的门徒为什么犯古人的遗传呢?因为吃饭的时候,他们不洗手。”3耶稣回答说:“你们为什么因着你们的遗传,犯 神的诫命呢?4神说:‘当孝敬父母’,又说:‘咒骂父母的,必治死他。’5你们倒说:‘无论何人对父母说,我所当奉给你的,已经作了供献,6他就可以不孝敬父母。’这就是你们借着遗传,废了 神的诫命。7假冒为善的人哪!以赛亚指着你们说的预言是不错的。他说:8‘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却远离我;9他们将人的吩咐当作道理教导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太15:1-9)
“25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洗净杯盘的外面,里面却盛满了勒索和放荡。26你这瞎眼的法利赛人,先洗净杯盘的里面,好叫外面也干净了。”(太23:25-26)
圣经所教导的有三种不同的义:自然的义,算作为义,加在你身上的义。
1、自然的义就是法利赛人所具有的义。这种义出自于未蒙重生,也就是灵里死了之人的心。这种义根本不会去考虑神的荣耀,它所关心的是别人对自己的观察和人的自我满足。也就是说,我想表现得很好,我也想自己感觉得很好。圣经说,这种义在神面前散发着恶臭(以赛亚64:6),是污秽的衣裳,是神所完全不能接受的义。
“我们都像不洁净的人,所有的义都像污秽的衣服;我们都像叶子渐渐枯干,我们的罪孽好像风把我们吹去。”(赛64:6)
2、第二种是算作为义,是白白赐给人的义。这种义与人的智力、意志或行为毫无关系。耶稣来到我们必定被定罪的神的神圣法庭里,自愿地承担了我们应得的惩罚,又将那属于属祂的荣耀与公义赐给我们。神学家们称此为“双重归属”,即:“神使那无罪的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祂里面成为神的
义”(林后5:21)。祂赐给了我们祂的义,又把我们的罪归到祂身上,在父神(此时的法官)与圣子的这场结算中,我们只不过是无声的旁观者,当法官的锤子砸下,当我们听到“你的罪得了赦免”时,除了惊叹之外,我们还能拿出什么来?!想象一下你自己在这个法庭里的状况吧,你不能为自己辩护,你不能站起来说,“我有话要说”。父神是法官,耶稣是律师,他们在对话。你、我只是用手捂住我们的嘴,我们什么也拿不出来。但我们的辩护人对父说:“我的血为他流了。”我们所做的只有惊呀与赞美。这就是我们对算作为我们的义所能做的贡献,我们对自己说:“看哪,这是何等的爱啊!我们竟被称为神的儿子!(约翰一书3:1)
3、这就引出了第三种义:加给我们身上的义。这种义是赦罪之后自然地、必然地流露出来的行为。因为法官不仅仅释放了我们,祂还接纳了我们。祂领养了我们、辅养我们。领养孩子是一个很好的比喻,在领养过程中,手续是在另外一个房间里办的,我们这些孤儿事实上是叛逆之子,只是坐在这里等着,什么也没做。突然之间,文件签好了,我们有了父母,我们属于他们的了,这时父母把我们领回家,养育我们、教导我们、训练我们,这就是算我们为义和加在我们身上的义。
那胜过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是这后两种义:算作为义的和加在我们身上的义。天国的义是什么?它是一种内在的、全面的义——从心开始,延伸到行动。它不是靠努力积累,而是从耶稣而来。保罗在罗马书3:21-22说:“如今神的义在律法以外已经显明出来……就是神的义,因信耶稣基督加给一切相信的人。”我们自己的义如污秽的衣服,但耶稣的义是完美的,它胜过一切。
律法与福音的平衡在这里显明:律法要求完美,我们却失败;福音提供耶稣的完美的义,使我们能进入天国。但这义不是静态的,它会改变我们的人生。耶稣在山上宝训的其余部分(如5:21-48)解释了这超越的义:不是只不可杀人,而是连恨也不可;不是只不可奸淫,而是连贪恋也不许。这要求我们靠着圣灵,活出内心的圣洁。如果你正挣扎于罪中,不要靠律法自责到绝望,而是转向福音的恩典。耶稣已成全律法,让我们能自由地爱神爱人。这平衡带来真正的自由——不是放纵,而是圣洁的喜乐。
耶稣在批评文士和法利赛人时,并没有忽略遵守律法所带来的政治挑战。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既他们对于圣洁律法的正当渴望,即使在被掳的时候,即使被异族统治,他们都努力尝试作上帝忠心的子民。但以色列往往用一种不挑战政权的方式,来寻求成为忠心的子民,他们尤其不会挑战罗马的政权。法利赛人在守律法时,特别小心不会令统治者觉得他们是破坏份子。但这正正是耶稣将要阻止的,不论是那些忠心上帝对以色列呼召的人,或是耶稣的门徒。祂都不让他们这样做或成为这样的人。我们说基督的国度无可避免是带有颠覆性的,这颠覆性就是那高过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天国的义就是神的儿子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彰显出来的那种上帝绝对的公义和怜悯,这天国的义质疑、颠覆、审判地上一切以国家为中心的义、以个人为本的、自以为义的义。
以此来看今天的中国教会,官方三自教会有许多撒都该人和法利赛人,许多自以为灵巧如蛇的牧师、传道人以为可以在顺从政权和忠心于基督之间游刃有余,却失了盐味,不仅发不出光来,更成为黑暗占据的一个空间。一开始,共产党说要接受共产党领导,好吧,按照他们对罗马书13章的解释,接受了无神论政权的领导,十年前,又说要拆十字架,他们又不得不顺服了,接下来基督教中国化、五进五化,教堂挂国旗,领袖像,唱红歌,不准孩子进主日学,不准在网络传福音。。。。。。直至教会被关闭。就如王怡牧师讽刺说:你一直要灵巧如蛇,最后就真成了蛇。
然而,上帝也为中国教会保留了远远不止七千不向巴力假神屈膝的人,就在2025年10月10日前后,北京锡安教会遭受全国性大抓捕,三十余位牧者和同工被捕,包括创始人金明日牧师(Ezra Jin Mingri)。 这场迫害从10月9日开始,涉及北京、上海、深圳、浙江、广西等多地,当局以“非法使用信息网络”等罪名拘捕他们。 这提醒我们,在一个压制信仰的时代,如何活出耶稣所要求的更高义——一种内在的、见证性的义,能在黑暗中发光,在迫害中成全神的旨意。
在锡安教案中,这义鲜明显现。被捕牧者们不是政治活动家,而是福音的见证者。正如这十年来,中共制造越来越多教案、越来越多神的仆人入狱、越来越荒唐构陷的罪名、越来越加重的刑期,却使中国家庭教会的忠心仆人们在牢中祈祷、传道,活出超越迫害的义。国际观察者指出,这次抓捕是40年来对家庭教会最严重的镇压,凸显中共对宗教信仰自由的恐惧。 但正如耶稣所说,锡安牧者们的义胜过了,因为它根植于十字架:在苦难中饶恕、见证,荣耀天父。
结论与呼召
现在,让我们把第17-20节的几个要点归纳如下: 我不是来摒弃旧约,而是来成全旧约所指示的。旧约的任何部分都不能摒弃,都要成全(正如我现在的传道和教训所行的成全那样)。拒不接受旧约任何部分的基督徒是一个糟糕的基督徒;坚定的基督徒定要接受旧约的引领,也要教训其他人这样做。但是,一个真正基督徒的态度可不同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律法主义,而应是一种更深的奉献,奉献自己来行神的旨意。
亲爱的弟兄姐妹们,今天的经文提醒我们:耶稣是律法的成全者,祂带来福音的恩典,使我们能活出天国的义。这义不是我们赚取的,乃是神赐予的礼物。但它要求我们回应:遵守神的命令,教训他人,并靠耶稣超越旧的义。今天,你是否在律法与福音之间找到平衡?如果你还未信主,耶稣邀请你进入祂的国度,祂的义已为你预备。如果你已是信徒,让我们祈求圣灵,帮助我们活出这超越的义。
让我们祷告:天父,感谢你差遣耶稣成全律法,赐下福音的恩典。求你帮助我们平衡二者,活出天国的义。奉耶稣的名,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