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纸上谈兵的伪基督徒
不作纸上谈兵的伪基督徒
引言
弟兄姊妹,这个题目比较沉重,恐怕好多人不太喜欢。如果只是讨人的喜欢,那就回到世界里去。既然是神家儿女,我们就当回到神的话语里,看神怎么跟我们说。中国现在有多少基督徒?有人说差不多一亿人了,有的说五、六千万以上,总之是不小的数目。基督徒号称是地上的盐,世上的光。若真如此,中国今天何致遍地黑暗、败坏困窘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在教会里,我们常听人高谈阔论,满口经文,似乎很属灵,却不去好好践行;现实中,不少人嘴唇亲近神,心却远离神。正如主耶稣所说:“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却远离我。”(马太福音 15:8)。今天许多基督徒正处在这种危险的状态中:只会纸上谈兵,谈爱却不付出,谈真理却不遵行,谈公义却与世俗妥协。今天,愿主的道提醒我们:不可作纸上谈兵的伪基督徒,而要作听道、明道、更要行道而得道的真门徒。
一、听道不行道,是自欺,是伪善(雅各书 1:22–25)
“只是你们要行道,不要单单听道,自己欺哄自己。”(雅 1:22)
—-警醒基督徒不仅要听从神的道,更要付诸实践。信仰的核心不是口头上的认同,而是行动上的体现。单单听道而不行道,等于自欺,因信仰的力量、目的在于改变人的行为,彰显人的生命。信仰不仅仅是个人的内心体验,更应在日常生活中见证出来。若只是停留在理论和听道的层面,我们便容易误入自满与虚伪的陷阱。基督徒要时刻警醒,行道才是体现信仰真实的方式,只有通过行动来实践神的道,才能成为真正的信徒,得蒙神的喜悦。
雅各提醒我们:听道若不行道,就像照镜子却转身忘了自己长什么样子。今天的信徒很容易满足于知识,满足于“听讲道”、“读属灵书”、“辩论神学”,却忽视了最根本的:活出真道。这是属灵的危险,因为撒但不怕你懂得很多,怕的是你去实践。
历史案例
19 世纪末的欧洲,神学界空前繁荣,神学家写出无数大部头的著作,教义讨论热烈,但教会逐渐丧失了生命力。德国神学家迪特里希·朋霍费尔批评这种“廉价的恩典”:只接受知识、仪式,却不愿意背十字架跟随基督。结果教会在纳粹崛起时沉默不语,甚至支持暴政,成为羞辱。
注:
(迪特里希·朋霍费尔(Dietrich Bonhoeffer,1906年2月4日-1945年4月9日)是德国的路德宗神学家、牧师、神学教授、反纳粹抵抗运动的活动家。他的思想对基督教伦理、教会与政治的关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反纳粹活动:朋霍费尔是纳粹政权的强烈反对者,尤其反对希特勒政府的迫害犹太人及其对教会的控制。他参与了一个由德国异见人士组成的地下抵抗组织——“反抗轴心”(Abwehr)。主要著作与思想:《跟随基督》(Nachfolge):是朋霍费尔最著名的著作之一,书中他阐述了基督徒在现代社会中的责任,强调基督徒必须“跟随”耶稣,而不仅仅是口头上的信仰。他认为真正的基督徒生活是充满挑战的,必须面对个人的自我牺牲和信仰的实践。)1949年后,有谁反对红色纳粹?今天,又有几个人敢向敌挡真神的掌权者说不?
弟兄姊妹,恩典是神所赐的,责任是神所赋的。神给我们恩典,也赋予我们神圣的责任,这责任是人当主动践行出来的。我们得了恩典而不尽上责任,我们必定要为我们的失职买单。倘若当时大多数基督徒都能起来反对纳粹,也许二战可以止住。今天,中国的基督徒都能起来尽上责任,而不是停留在教堂里,中国也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这句话永远不会过时。审判之时,上帝必定追讨基督徒不尽上责任的罪,到时主说,你这假冒伪善的人,我不认识你。
我们必须警醒,不可单单停留在知识层面,而要在生活里、工作里、社会里活出主的真理。
二、嘴唇亲近、心却远离,是虚假、说谎(马太福音 15:8–9)
“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却远离我;他们将人的吩咐当作道理教导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
—-揭示了宗教形式主义的本质,也应成为今日信仰与社会乱象的镜鉴。当今世界,许多人外表热衷于宗教、信仰、道德,口口声声称自己为信仰的捍卫者,但在实际行动中却与其所宣扬的真理背道而驰。他们用外在的宗教礼仪、道德标准、社会公义的口号去掩盖内心的腐化与冷漠,践踏着上帝的真理与公义。这段经文是严肃的警告:真正的信仰不是外在的形式,而是从心底出发,内心与行为一致,按照神的旨意行事。唯有心灵真诚地归向上帝,才能在社会中活出符合神旨意的生命。
这话原指当时的法利赛人。他们守许多宗教的规矩、讲许多律法的细节,却不爱神也不怜悯人。今天我们若只是参加聚会、奉献、唱诗,却没有真心归向神、没有对邻舍的爱、没有悔改的心,不能公义于世上,也同样是纸上谈兵的伪信徒。
历史案例
耶路撒冷毁灭前,祭司和文士依然每日在圣殿献祭、研读律法,却压迫穷人、排斥先知、勾结外邦政权。他们的虔诚只是外表,心已经刚硬。最终神的审判临到。
今天,不少信徒盲目地顺报在上掌权者,断章取义,被敌挡神的地上权势捆着还自得其乐。顺服如果违背了上帝旨意就是顺服魔鬼了,若不悔改就是踏入地狱之门了。
圣经告诫我们:“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马太 22:37)不是嘴唇敬拜,而是全心爱主,为主摆上,不怕逼迫,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从主。
三、信心没有行为是死的,是化了装的行尸走肉(雅各书 2:14–17)
“若有人说自己有信心,却没有行为,有什么益处呢?这信心能救他吗?”
—-因信称义只是起点,得救—-就如车修好了不是为放在车库里,人医好了不是为呆在医院里。得救不是目的,不是终点。更当因信行义(得胜)因信成义(得荣)。揭示了信仰与行为的不可分割性。信心并非空洞的言辞或单纯的内心体验,而是应当在行动中体现出来。若信心没有带来实际的改变,未能在生活中行出爱与公义,这样的信仰就无法真正救人脱离罪恶与地狱。
救赎不仅仅是相信耶稣的存在,更是通过信仰转化为行善的力量、能量,从而更新自己更社会,不断推进天国文明—-因为这是天父世界呀,上帝要基督徒与基督一起同工,将天父世界从撒旦手中夺回来。若一个人口中宣称信基督,却对正义冷漠、对罪恶容忍、缺失圣爱,那么他的信仰不过是空洞的,这类人与永生是没关系的—-因为此等人将天父世界拱手让给撒旦。
正如耶稣所教导:“凡遵行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马太福音12:50)。没有善行的信心,无法完成神对信徒的呼召,也无法救人脱离灭亡。
纸上谈兵的伪基督徒就是这样的人:口称有信心,却不愿意施舍、不愿行义、不敢见证、不肯舍己。圣经清楚告诉我们:“信心若没有行为就是死的。”—-就如行尸走肉、酒囊饭袋般。
历史案例
二战期间,许多西方基督徒面对犹太人被屠杀,选择沉默,甚至配合纳粹。当时也有少数真信徒挺身而出,如荷兰的科里·滕·布姆一家人冒着生命危险藏匿犹太人,他们的信心有行动,有牺牲。
注:
(科里·滕·布姆(Corrie ten Boom)是荷兰的一位基督教作家与社会活动家,以其在二战期间救助犹太人并与纳粹作斗争的事迹而闻名。她的家族深受基督教信仰的影响,并在战争时期展现了极大的勇气与牺牲精神。随着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愈加残酷,科里·滕·布姆和她的家人决定为犹太人提供庇护。她的父亲霍拉斯·滕·布姆将家中改为庇护所,建立了一个隐蔽的地下室,专门用来藏匿逃避迫害的犹太人。科里和她的妹妹贝丝为犹太人提供食物、衣物,甚至帮助他们逃离荷兰,试图将他们带到安全的地方。他们家族所做的救援行动并不显眼,但却是极其勇敢的,深信自己是在遵行神的旨意。科里曾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必须遵循上帝的指引,爱我们的邻人,尤其是在苦难中的邻人。”1944年,科里和她的家人被纳粹特务逮捕,因他们帮助犹太人而遭受指控。她的父亲在逮捕前不久去世,年事已高,未能在监狱中生还。科里与她的妹妹贝丝以及其他家人被送入集中营。科里后来被送往德国的拉文斯布吕克集中营。在集中营中,科里和她的妹妹贝丝凭着坚强的信念继续宣扬基督的爱,尽管生活条件极其恶劣。贝丝在集中营中因健康问题去世,但科里在神的力量支持下坚持了下来,最终在1945年被释放。)
今天我们看到社会的不公、贫穷、迫害、歧视、道德沦丧时,不能只会抱怨、讨论、祷告,更要起来行动,活出真理。
四、基督徒应当成为光和盐,否则没有出死入生(马太福音 5:13–16)
“你们是世上的盐……你们是世上的光……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
—-盐若失了味,光若隐藏,就没有价值。基督徒活在世上不是为了自己安逸、得福气,而是为了见证神、影响世界、更新世界,恢得天父民界的荣美。若我们只是纸上谈兵,世人只会讥笑基督教虚伪,不会看见神的荣耀。
历史案例
马丁·路德、威廉·威伯福斯、林肯等人都在各自的时代里,不仅讲真理,更身体力行,推动改革,照亮黑暗。他们的行动印证了他们的信仰。
注:
(1、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
生平概况:马丁·路德(1483年-1546年)是16世纪德国的神学家、宗教改革者,是基督教新教的创始人之一。他在历史上最为人知的成就,是他对天主教教会的批判,特别是通过《九十五条论纲》对赎罪券制度的反对,这成为宗教改革的起点。宗教改革:1517年,路德在德国的维滕贝格教堂门上贴出了《九十五条论纲》,公开批评当时天主教会通过出售赎罪券来宽恕罪行的做法。他强调,得救不是靠教会的仪式和赎罪券,而是通过信仰和神的恩典。他的这一行动引发了广泛的宗教改革运动,最终导致了基督教的分裂,形成了新教(Protestantism)与天主教的对立。信仰与遗产:路德主张“信心称义”即人因信仰而非行为得救。他的教义和行为对后来的新教教派(如路德宗、长老宗等)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促成了教育、社会公正和宗教自由的思想发展。
2.、威廉·威伯福斯(William Wilberforce)
生平概况:威廉·威伯福斯(1759年-1833年)是英国著名的政治家、废奴运动的领袖,他在英国议会工作了大约四十年,始终致力于推动废除奴隶制的法律。他也是基督教信仰的坚定信徒,将自己的信仰与社会改革紧密结合。 废奴运动:威伯福斯的最著名贡献是他为废除奴隶贸易所做的努力。自1780年代起,他积极在英国议会推动废奴法案,虽然这一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阻力,但他从未放弃。通过不断的辩论和游说,威伯福斯最终在1807年成功地推动了《奴隶贸易法案》的通过,正式结束了英国对非洲奴隶贸易的支持。信仰与使命:威伯福斯将自己的社会改革使命与基督教信仰紧密联系,认为废除奴隶制是上帝对社会正义的召唤。尽管他因健康问题于1833年去世,但在他去世前,英国议会最终通过了《废奴法案》,彻底废除了奴隶制。他的努力不仅影响了英国,也对全球废奴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3、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
生平概况:亚伯拉罕·林肯(1809年-1865年)是美国第16任总统,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领袖之一。他的领导在美国经历了最为动荡的时期之一——美国南北战争(1861年-1865年)。林肯以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国家的忠诚,成为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总统之一。废奴与南北战争:林肯最著名的政策之一是致力于废除奴隶制。南北战争爆发后,林肯明确将废除奴隶制作为战争目标之一。在1863年,他签署了《解放宣言》,宣布在联邦控制的南方所有奴隶获得自由。这一决定改变了战争的性质,使之不仅仅是为了国家的统一,还成为了结束奴隶制的斗争。演讲与遗产: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讲》是他最著名的演讲之一,他在演讲中强调国家的理念——自由、平等和民主。他的领导力帮助美国成功度过了内战,并最终将国家重新统一。林肯也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他对人权的坚持和对社会公正的推动,成为了美国乃至全球民权运动的榜样。)
我们也当问自己:在家庭、工作、社会中,我有否活出光和盐的使命?
耶稣在《马太福音》5章14至16节中呼召信徒成为世界的光和地上的盐,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在生活中展现出基督的品格,也要在我们所处的家庭、工作和社会中积极影响他人。当社会充满黑暗与腐败时,基督徒应当坚持公义,传递真理。面对那些失去人权、言论和信仰自由的国家,基督徒的责任更加重大。在这些压迫环境中,信徒不仅要为自己的信仰持守坚忍,还应站在公义一方,为弱者发声,为受压迫者争取公道。虽然可能会面临危险和迫害,但我们应当遵循基督的教导,勇敢地行出真理,活出正义。在黑暗中发光、在痛苦中坚守信仰,—光与盐。
五、如何避免成为纸上谈兵的伪基督徒?
1、常常省察
“所以自己以为站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林前 10:12)每天反省:我的信仰只是知识、语言上的,还是身体力行的?
信仰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或语言的表达,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展现出对神的真实依赖和顺服。每一天,我们应反省自己的信仰是否只是停留在表面,是否真正在行为、决策、待人接物中活出基督的教导。若仅仅停留在理论上,而不付诸实践,信仰便成了空洞的知识,容易受到试探和诱惑的挑战。因此,我们应不断审视自己,活出真正的基督徒生命—-那些号称自己是义人了不需要认罪悔改者,统统是自我欺哄,自我堕落者。
有一种异端,认为基督徒因信称义是义人了,就无须再省察悔改了,好像得了天堂的门票到点上车进入天堂。这是何等糊涂呀!
2、认真践行
“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好比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太 7:24)不要等到完全明白才行动,从小处做起,从现在开始。
真正的智慧是将听见的真理付诸实践。信仰不应等到完全明白后才行动,因为完全理解常常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相反,我们应从小事做起,从当下开始,逐步在生活中践行神的话语。无论是爱人如己还是遵行公义,都应从日常点滴做起。在行动中,我们不仅能更深地理解真理,还能建立坚固的生命根基,像聪明人将房子建立在磐石上。
听道而不行道终不能得道得永生,到头一场空,这是极其愚蠢的。
3、善用恩赐
彼得前书 4:10:“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赐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典的好管家。”不是坐而论道,而是实际参与事奉。
基督徒是天父世界的好管家—-每个基督徒都是神恩典的管家,应当根据所得的恩赐,彼此服事。作为天父世界的好管家,我们不仅要明白神的旨意,更要将其付诸实践。神赐给我们不同的恩赐,无论是智慧、才艺、资源还是时间,这些都应当用来服事他人,扩展神的国度。
基督徒的管家身份意味着我们不再是自己生命的主,而是忠心的管家,管理神交托给我们的每一份资源。我们要善用每一分恩赐,帮助有需要的人,关爱弱势群体,传扬福音,参与教会的各项事工。我们要像好管家一样,忠心耿耿地管理天父世界,不能将天父世界拱手让给撒旦,基督徒以此荣耀神,服务他人,建造神的国度—神在全地透过基督徒居首位掌王权。
4、勇敢见证
马可福音 8:38:“凡在这淫乱罪恶的世代,把我和我的道当作可耻的,人子在父的荣耀里同圣天使来临的时候,也要把那人当作可耻的。”
在这个充满罪恶和虚伪的世代中,若把耶稣基督和祂的教义视为可耻,那么在末日审判时,耶稣也必将以同样的态度对待这些人。这一警告提醒我们,作为基督徒,我们不仅要坚持真理,更要勇敢地站立在信仰的立场上,不让世俗的诱惑和压力动摇我们对神的忠诚。
耶稣明确告诫我们,真正的信仰不仅是在内心接受祂的教义,还要在行动和言语中活出祂的道,毫不羞耻。我们应警醒,不要因世俗的标准和压力而放弃自己的信仰,灵巧像蛇但绝不能灵巧变蛇,成为撒旦一伙。
耶稣为我们舍命为我们钉十字架,我们也应当为真理和公义活出见证,直到祂荣耀的再来。
附、中国社会转型中急需辨明方向归正道路
—真理就是真实,必能推动神的国度探讨:
感谢主的带领。《中华国正论》是一部力图以圣经真理为根基,深入解析中国政治与信仰关系,提出政体重构与属灵更新路径的系统性著作。全书分为十大部分,首论宗教信仰与思想对政治兴衰之决定性影响,继而指出治国须先治心、治心必正心的属灵逻辑,三论中国历史灾难实为弃神而自主自法所致,四倡以神权神法建属天政治。第五、第六部分描绘中国在悔改归正后成为世界典范之蓝图。
近百年来,中国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奴隶。思想上需要解毒,《中华国正论》是对马列无神论的痛击、回应:
《资本论》为卡尔·马克思所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典籍,其核心在于揭示资本主义制度下剩余价值的剥削机制,批判资本家对无产阶级的压迫,主张通过阶级斗争推翻私有制,建立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 《中华国正论》则是一部立足圣经真理、回应专制极权、倡导信仰立国与神本宪政的政论著述,旨在为中华民族的文明重建与政治转型提供灵魂根基与制度蓝图。
两者在立意根本上迥异。《资本论》建立于唯物史观之上,将人类历史归结为生产关系的变迁与阶级斗争,否认超自然的上帝主权。 《中华国正论》则以圣经真理为根基,强调万有之主乃耶和华神,政权本为神所设立,治理当归向公义、仁爱与信实,人的尊严来自按神形象所造。
在方法论上,《资本论》以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社会关系,把社会看作一场经济力量的角逐,制度演化是物质力量所推动。 《中华国正论》则强调属灵真相,论证社会沉沦、制度败坏乃人心离道与罪恶交织的结果,唯有认识真理与悔改和解方能更新民族根基。
在目标愿景上,马克思之理想为无阶级社会与物质丰裕的乌托邦。 《中华国正论》则期待一个圣约之民所组成的国度,政权受制于神权神法,百姓在神的恩典与大能中,公义如江河滔滔,圣爱似春夜喜雨。
总之:
《资本论》是无神唯物主义与斗争哲学的产物,最终导向极权暴政与人的神化并国家灾难、民族衰亡;
《中华国正论》则盼望一个复归真神、公义施政的国家,是对专制极权实践的终结性回应,是中华未来重生之路的信仰坐标(真理基准与道德方向)。
历史将终证明,圣经真理必定在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作引路之矩–荣耀归主。
未来必然显现,基督福音定能在华夏万象更新建造新邦之时作奠基之石–国度属神。
愿每一位基督徒善用恩赐,在各自领域成为主的精兵—-不作纸上谈兵的伪基督徒。
结语
弟兄姊妹,神呼召我们不仅要听道、讲道,更要行道、得道;不仅要懂得真理,更要活出真理–因信称义(恩典)、行义(责任)、成义(荣耀)。
教会需要付出行动作真理的见证人,而不是空谈的评论员、字句上的基督徒。正如主所说:“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太 7:21)
唯独遵行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入天国—-遵行天父旨意,意味着我们不单单是听见神的话,或在特定场合表现出宗教热忱,而是将神的旨意落实在生活的每一刻。这包括顺服神的命令,爱人如己,行公义,追求圣洁,及在困境中坚持信仰。当我们遵循神的旨意时,我们的生命就与神的心意合一,真正活出了基督徒的身份。
因此,进入天国的条件不是仅凭个人的信仰声明,只有那些愿意将信仰活出来、遵循神引导的人,才能在神的国度中得享永生。
愿我们都脱离纸上谈兵的虚假,活出耶稣基督的生命,成为世上的光、地上的盐,将荣耀归给神。阿们!
ENOCH LAI
2025年8月10日星期日